浅谈舞台灯光造型设计的步骤

    舞台灯光又称舞台照明,是舞台美术造型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运用舞台灯光设备和各类照明灯具、控制系统等以及技术手段,在演出过程中,随着剧情的进展和表现人物的需要,以光、色及其变化显示环境,渲染气氛,创造舞台空间感、时间感和剧情所要求的意境,并提供必要的特殊效果。如:风、雨、云、水、闪电等。正是灯光的存在,使得舞台上立体的布景与运动着的演员统一起来,形成一幅幅移动着的画面。
舞台灯光不仅能够创造浓厚的戏剧氛围,而且有助于形成统一的戏剧风格。剧作的主题、导演的理念、景物的华美、表演的意念,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表演都可以靠灯光来表现。舞台灯光造型设计作为舞台美术的重要元素,已变成塑造人物形象、装饰演出舞台的重要手段。
    舞台灯光造型设计是舞台演出的必要条件,作为舞台灯光造型设计的专业人员,必须协助演员进行剧情情感的表演,提供各种的舞台照明。如:演员的表情和动作的灯光照明、从窗口射进来的阳光、夜晚的月光等等各种各样的舞台照明。根据所有这些光线的要求来选定灯具的种类、灯具吊装的位置、灯具功率的大小、强弱,最后就是决定灯具的光线亮度以及色温的变成,色彩的冷暖对比等。这些都是非常专业的技术操作,其步骤绝对不可马虎大意,最后就是要必须认真操作舞台照明的每一步的细小的变化。
    舞台灯光造型设计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将演员和剧场的环境有效地融合起来,来打动观众的心,明确的向观众传递剧情的感情和意图。另外就是如何将演员的行头装备展示给观众,特别是演员希望观众看到的部分,灯光造型设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另外,剧场建筑也好舞台也好,它们的暴露在外的视觉部分会使观看到的人引起某种反应。如何来确定舞台的哪个部位需要暗淡、哪个部位需要明亮,必须要意识到给观众心理造成的影响。根据各种要素最终确定舞台灯光造型设计的结构。比如必须向观众传达什么。首先要阅读剧本,了解剧作者的意图,以及相关的舞台景片的绘画、色调和音响效果等。然后就是与演员、导演、舞台美术师、音响师、服装师以及舞台工作人员的多次磨合,在心中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然后再根据这个印象绘制出一张图纸—舞台灯光设计灯具分布平面图。
    为了更好的进行舞台灯光照明造型设计,还必须对灯具的吊装位置、光线的颜色、控制线编号、照射的方向等都要进行文字标准。另外,导演的舞台调度草图对舞台灯光造型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
    舞台灯光造型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要将导演的意图、演员的走位、美术设计的意见、服装师的要求等等领会透再思考自己的设计方案。需要将各个场景先在心中模拟,然后找出问题点。如何解决问题?如何采用最佳方案?在有限的空间里找出最佳方案。再进行现场测试,以期达到最佳舞台效果。
    舞台灯光照明造型具有独特的表现力。舞台灯光照明它不只是将舞台照亮,更重要的是要向观众传达一种视觉效果。舞台照明灯光的效果是舞台的一个构成要素,它需要融入到剧情中去。
    舞台灯光照明造型还具有创造“舞台时间”的功能。舞台照明在舞台上表现的时间和自然现象的时间不同,根据戏剧、表演的剧情变化,舞台空间和“舞台时间”也会不断的变化。很少看见舞台空间和舞台时间能够静止在一个时间内的,都是从某个瞬间变化到另一个瞬间。灯光造型设计师可以构建一种格调和变化一个季节。也可以配合演员的动作和台词,或者音乐的节奏创造出“舞台时间”。另外,灯光照明的变化能够引导观众看到导演和灯光造型师想让他们看到的场景,有时在观众不经意的时候,有时在一瞬间改变舞台空间,这对观众的视觉享受非常有意义。
    舞台灯光造型设计的作用深受舞台灯光科技发展的影响,它的发展演变过程是同科技的飞速进步分不开的。早期的戏剧演出中,火把和蜡烛为舞台表演提供光源,起到照明的作用,观众能模糊的看到舞台上的表演。后来随着煤油灯和汽油灯的发明,舞台上有了更加稳定和耀眼的光线,但这仍然没有改变灯光只是简单的照明工具的本质,更谈不上舞台灯光造型。爱迪生发明电灯不仅是人类科技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事件,对于舞台表演来说,也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电灯不仅为舞台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光明,更为之开启了一片五颜六色的天空。人类现代工业文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为舞台灯光造型设计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舞台灯光造型技术特别是灯光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末取得长足发展,使得戏剧对灯光技术和灯光造型技术越来越依赖。
    在20世纪戏剧艺术的发展历程中,舞台灯光造型设计的任何一个进步和发明都被迅速应用到戏剧艺术舞台上。科技的发展使灯光造型设计技术得以超越基本的照明功能,成为一项专门的舞台美术手段。发展到今天,舞台灯光造型设计技术已经成为一门综合性的、融合高科技的舞台技巧,在为整个舞台和剧场带来光明和色彩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协助导演完成烘托剧情、制造戏剧氛围、塑造人物形象、带动剧情转折等多项功能。

                                                                                                                                                                                          (作者:山东艺术服务中心 刘庆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