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稍久,眷与时长|“匠心石韵——青州石刻艺术展”

青州市博物馆石刻精品陈列

展示提升改造工程

青州市博物馆“馆藏石刻艺术展”“全新版本”即将正式对外开放,在此期间大家或许好奇展厅改陈后的模样,快来通过设计师的视角一起看看新展览有哪些亮点吧!


Project Background

项/目/背/景



此次需要改陈的青州市博物馆石刻雕塑陈列展、石刻碑碣陈列展属于固定常设展,因开放时间较长,展厅内展具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设施老化等问题,对展出文物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给观众营造一个更好的观展环境,确保展出文物的安全,对此展厅进行陈列提升设计。


改陈前


陈列形式单一、陈旧,灯光效果差


展具破损、污渍明显


Project Overview

项/目/概/况


展厅面积1200㎡

青州市博物馆馆藏石刻文物数量丰富,形式多样,时间自汉代以来延至中华民国。展品包括画像石、佛教造像、人物及动物雕塑等;石刻碑碣主要包含墓志铭、题记、诗词、墓志、佛经等。


Design concept

设/计/理/念


展厅内部的提升改造设计中,采用玻璃、木质、现代石材等建筑装饰材料,采用软硬件对比的材质增强展示效果;运用冷暖对比的展厅色调营造空间的氛围感,在突出博物馆的现代性的同时,增强博物馆内部参观视觉美感。


灯光规划图


在内部照明部分,采用集中照明同整体照明相结合的现代灯光照明系统,可分区域或整体集中电脑控制管理,提高后期管理效率。


Project Brainstorm

方/案/构/思



1. 主题针对性
根据展示的不同主题来营造不同氛围,体现展示内容的变化,通过展示形式、色彩、空间感及灯光的控制与变化来更好的反映各个主体的内容。


2. 科学先进性

科学合理的在展厅中使用装饰材料、灯光技术,既优化文物展示的效果又很好地保护文物,进而体现展厅的科学现代性。


3. 人性化设计

展厅的设计的同时,兼顾人与环境的结合,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课代表简单总结一下就是:展陈形式更多样了!展览更精彩了!


Content combing

内/容/梳/理


展厅平面布置图

中心大厅1

中心大厅2


展厅中间隔断,又可作形象墙,中间金属佛龛隔断,镶嵌玻璃。两侧由钢丝网、石块组合的艺术造型,呼应展厅主题,地面意向的古寺剪影、配合石子造景等元素运用,增加空间的现代感。


第一展厅 石刻雕塑陈列展


改造前展厅效果

改造后的展厅效果

主题墙的设计采用砌块砖的形式,设计其排列形式,呈现半通透的空间感,石刻雕塑都是古代匠师们斧凿雕琢的,砖块的质感更好的诠释了‘天然去雕饰’这个理念。


改造后的展厅效果

墙面高清艺术喷绘,图文信息传达,氛围营造。

墙面镶嵌文物在保持文物不受破坏不移动位置的前提下,铺贴海吉布丰富墙面展示效果。

定制木质边框,与墙面肌理漆结合质感层次丰富。


改造前展厅效果

改造后的展厅效果

雕塑文物展品,展台加固,材料统一,整洁而不凌乱。

运用石子造景将文物展品区域划分,整洁而不凌乱。


第二展厅 石刻碑碣陈列展


改造前展厅效果

方通隔断造型,空间简介而通透。

石材质地,半埋的石碑的艺术造型,突出展厅主题。

展厅主题名称雕刻,丝网印刷前言说明文字。

地面石子造景,与大厅、雕塑展厅在元素运用上相统一。


展品与展台

改陈前展台与文物接触面颜色突兀,拼接痕迹明显,不美观。


改陈后展台采用深灰色展台,包裹原有的水泥展台,在不破坏、不移动文物展品的前提下对馆内展台进行升级改造。


在展台四周设置了20cm的石子造景,在保证观展距离的同时美化空间,让展览更有肌理感。石子造景外缘设置有收口条,与塑胶地板完美收口又能增加展台层次感。



展台与文物接触面选用了黄砂填充,其流动性、包容性使得文物与展台更契合,让展品更加稳固。


外观上黄砂的应用给展览增添了禅意的意境,呈现出一种静态之美。



本次展陈提升改造重新规划了展示空间、更新了展陈设备、提升了展览形式、增加了数字化展示区,既保证了空间观展的视觉与情绪体验,又保证了专题陈列的科学性与传播性。


以崭新的视角再现了青州市博物馆石刻文物,更好地适应当下博物馆展陈发展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