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精神原乡 守护乡土记忆|乡村博物馆建设大有可为

城市化走得很快

回首间才惊觉

那个精神原乡

早已被遗忘在记忆里

模糊不清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为乡村振兴持续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文化意识开始在乡土之上萌动、生发。各地乡村干部群众越来越多地为留存乡土文化、承载情感记忆自发开展建设行动,一批乡村博物馆应运而生,成为挺立在广袤乡间一道多姿多彩的人文风景。


何为乡村博物馆?



所谓乡村博物馆,即位于乡村范围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重点展示、传播、收藏和传承地域历史文化、特色文化、革命文化及乡村生产生活、非遗保护、产业发展见证物,向公众开放,具有博物馆功能的文化场馆。


乡村博物馆是博物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一种探索途径。是立足乡村,融入乡村人民的生活,是真正展示乡村文化、活跃民间交流、树立文化自信的平台,它既为村民提供了文化服务,也在悄然改变着村民的生活。


乡村博物馆的存在,也是乡村与城市、传统与现代、个体存在于集体记忆之间关系的建构,实现了文化场馆建设从城市到乡村的延伸,诠释了一种深沉的存在,体现民族文化根脉的力量。


如何建设好乡村博物馆?


1

明确乡村博物馆的定位



要把乡村博物馆作为博物馆体系的有效补充,让记忆具象化、乡愁鲜明化和文化根脉特色化,让观者看得懂、记得住、有触动、有体验。


重视本土文化元素的注入要因地制宜、注重特色,努力使每一家乡村博物馆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并在一定区域内实现文化品牌的塑造。一方面唤起村民的本土记忆,另一方面也让村民重拾了对自我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解决“如何建”“怎么管”的问题



明确各类乡村博物馆的产权归属和管理办法。探索乡村博物馆建立的程序、手续等事项。


解决藏品来源问题。准确定义乡村博物馆展品(藏品)的范畴,丰富和拓展博物馆原有藏品的概念,以解决乡村博物馆展品(藏品)的来源问题。


解决长效运营保障机制问题。探索解决“办馆易守馆难”等确保乡村博物馆长效运营和健康发展等问题。


让乡村博物馆充满活力。不只是单纯汇聚乡土资源进行展示,重在以创新、整合的思维发掘乡土文化,并将其融入村民生活与乡村发展之中——让村民看到文化的价值。


3

创新运维方式



乡村博物馆在进一步丰富展陈、讲好故事的同时,应重点做好后续的运营工作,实现规范化的管理,要成立专业的机构负责运营管理,使其最大化发挥作用。


除了基础的展陈运维,紧跟当下博物馆运维新形势,搭建基础新媒体平台,通过线上平台与线下活动相结合,更好的传播乡村特色文化,吸引更多关注群体,真正做到让乡土文化“活起来”。


#信息化+新技术#

借助信息化和新技术手段,展现辉煌灿烂的中华农耕文明,实现对中国传统村落的真实完备复原和数字化呈现。


#短视频+直播#

近两年由于疫情原因,线上云游博物馆形式兴起,更多运营者选择通过线上直播、讲解的方式传播博物馆文化,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了解各地区乡村博物馆文化。


乡村博物馆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让农村经济发展起来,让居民愿意呆下去,而不是离开。建设乡村博物馆,在满足村民精神富裕需求的同时,也要成为发展乡村文旅实现富民强村的重要载体。


乡村博物馆要能“富脑袋”,也能“富口袋”。



“富脑袋”就是深入挖掘乡村自然、历史、民俗和文化等方面的资源,打通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偏居乡村的群众也能享受到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并得到精神上的滋养。



“富口袋”就是要通过乡村博物馆建设,打造融合乡土文化展陈、文创产品、手工体验、特产供销、研学体验等于一体的多元文化枢纽,让文化反哺乡村建设,让村民看到文化的价值,获得文化资源利用带来的切实利益和生活变化。


乡村博物馆优秀案例

孟姜女文化民俗博物馆

©山东建筑大学设计集团建筑装饰设计院

莱芜孟姜女文化博物馆坐落于莱芜区茶业口镇上王庄村,2015年,上王庄“孟姜女文化传承故事”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该馆的设立,将对《孟姜女传说》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发挥重要作用。


千秋集民俗文化展览馆

©山东建筑大学设计集团建筑装饰设计院

项目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鹿楼镇,千秋集是全市乡村振兴先行示范点。
民俗馆以上世纪的徐州民间生活为视角,主要展览人民的衣、食、住、行、农、商等方面的文化,主要展示特殊形式的商业形式——供销社,作为新中国成立后飞速发展的产物,是我们向社会主义前进道路上的见证。


安庄移民文化展览馆

©山东建筑大学设计集团建筑装饰设计院

1855年因黄河改道决口,洪水泛滥民不聊生,山东巨野、嘉祥、曹县等地灾民远离家园扶老携幼举家迁徙,来到微山湖沿岸驻扎,自此安家落户,取名安庄,寓意安居乐业。如今的安庄,村强民富、田园秀美,作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多项荣誉称号。
安庄移民文化展览馆不仅展示了安庄移民的历史文化,让安庄的村民有了自己的精神归宿和文化家园,同时展示了新时代安庄人在党的领导下秉承安庄移民文化精神,积极投身家乡建设,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走出了一条具有安庄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东山村纸博物馆

©建筑摄影:刘松恺

以纸为媒,联结古今。

以“纸”作为东山村保护与发展的破局点,将传统造纸展示、抄纸体验、纸箱艺术及其衍生出的现代纸艺课程,“装”入了一处由废弃传统民居改造成的纸博物馆,使之成为一座融合纸文化展示、体验与休憩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尝试去连接产业与文化,也努力地融合传统与现代。


松阳乡村博物院

©丽水文旅

依托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松阳县打造“永不闭馆的乡村博物馆”品牌。松阳县构建“县级中心馆—乡镇街道主题馆—村级展示馆”的新型博物馆三级网络架构。在丰富全域文化旅游产品、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强化公共文化均等服务、提升在地特色传统产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南岸美村乡村生态博物馆

©东南大学建筑运算与应用研究所 +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项目位于四川省西部地区,建筑师读取了川西林盘的建筑和景观特征,在原有农舍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扩建。

设计的理念尊重乡村原有的院落围合的建筑形式与树木围绕村舍的田园景观,挖掘原生态的乡村记忆,并为村民提供阅读,集会和村党群办公场所。


结 语


乡村振兴的本意就是在乡村原有生态本底之上,培育一种合理的生产方式,并延续地缘文化,最终形成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以乡村博物馆建设为起点,山东建筑大学设计集团建筑装饰设计院愿携手各地方政府,发挥展陈设计团队优势,立足各乡村特色文化,打造精品乡村文化博物馆,推进博物馆+文旅+当地特色产业协同发展,助力乡村发展活力。


“有了可以触摸的根,人们就不会轻易离开,乡村真正成为‘回得去的家乡,到得了的远方’。”


声明:文中部分图片和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