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鉴:展品地域名片效应与博物馆陈列

    能否开发并充分利用本地的优势,对于一个地区能否取得地域建设上的成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民间工艺从其纵向传承到横向传播都埋藏有深厚的历史积淀,经过千百年的锤炼,深深地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它们正好迎合了地域建设最深层次的需要。作为公益性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博物馆应该当仁不让地担负起收藏、研究、宣传民间工艺,擦亮这张地域名片的任务,从而促进地方文化的繁荣、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陈列在博物馆各项业务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各项业务的中心环节。”在博物馆强化民间工艺地域名片效应的过程中,陈列工作是关键。
    一、应运而生的广东工艺博物馆专打民间工艺的招牌
    广东地处五岭之南,古为百越民族聚居地。广东的民间工艺历史悠久,品类包括织绣、雕刻、陶瓷、剪纸、麦秆贴画等,极为丰富多彩,且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以富于商业文化意识和岭南文化意识而著称的广东人准确地认识到这是一张耀眼的地域名片,遂于1959年成立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该馆是我国目前唯一一家以“民间工艺”命名的博物馆,以著名的清末岭南艺术建筑群体陈氏书院(又名陈家祠)为馆舍,由郭沫若先生题写馆名。笔者在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从事宣教和陈列工作多年,欣喜地看着她不断成长,影响也日益扩大。40多年来,我馆逐步发展为一家集收藏、展示、研究刺绣、雕刻、陶瓷、古家具、剪纸、年画、麦秆贴画等民间工艺品于一体的艺术类博物馆,1996年被评为“广州十大旅游美景”之首,2002年被评为“新世纪羊城八景”之一。每年观众量近100万人次,居广东省内各博物馆、纪念馆之首位,成为中国岭南文化旅游的形象大使和著名品牌。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农耕文明的逐步解体,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民间工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年轻人尤其是学生沉迷于网络、明星、时装和流行歌曲。他们往往容易忽视、冷落甚至讨厌民间工艺。作为公益性社会文化教育机构的博物馆尤其是民间工艺博物馆,有责任把先民们创造的文化精华保护好,移交给下一代。
    二、把握民间工艺博物馆的性质和类型,发掘特色优势
   把握好博物馆的性质和类型,体现各种性质和类型博物馆的特点,是每一个博物馆都需要研究的问题。如果脱离这个问题,观众只能发出“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慨。我馆打着“民间工艺”的旗子,就一定要办出独树一帜的陈列来。博物馆学专家苏东海先生曾指出中国的博物馆一定要办出自己的特色:“走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扑面而来的应该是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从形式到内容具有鲜明的中国个性。要千方百计发挥中国文化的魅力,这样才能赢得世界观众。”同样的道理,民间的陈列,要求做到既不同于故宫的皇家陈列,也不同于恭王府的王公陈列,它完全是普通老百姓自己的东西;工艺的陈列,则要求既不同于自然的标本陈列,也不同于大机器的生产陈列。与历史、革命类博物馆相比,与自然、科普类博物馆相比,我们较少有机会为政治、为科普提供直接的服务。但是,民间工艺是老百姓自己动手制作的东西,它与老百姓之间有一种特殊的亲近关系。广州刺绣,就穿在自己、旁人和明星的身上;广式家具,就摆在自己家中和电影、电视里;木版年画,就糊在自家和岭南小户人家的门墙上;端州砚池,就放置在自家和爷爷家的书房里。客厅里插着鲜花的彩瓷瓶,茶几上盛着瓜子的竹编盘,小孩子手腕上戴的骨雕圈,元宵节提的纸灯笼,夏日里摇的檀香扇……,都是广东民间的工艺品。这些东西,很有特色优势,只要辅之以恰当的陈列,就是独具魅力的地域名片。发掘出特色优势,民间工艺的陈列就有充足的理由在其他各种各样的陈列,包括时下风行的所谓香车美女陈列、性文化陈列、人体艺术摄影作品陈列中赢得观众。
    三、重视工艺品之外的有关因素,举办高质量的特色基本展览
    广东民间工艺品类繁多,囿于场地、经费、人手等诸方面因素,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有类别的作品一一陈列,应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独树一帜,突出地域名片效应。“基本陈列是博物馆展示信息的主体,是博物馆进行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阵地。一个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不仅反映着这个博物馆的性质与类型,而且体现着它的藏品质量与科学研究水平。”中国四大名砚之首的端砚、四大名绣之一的广绣、四大传统年画之一的佛山木版年画、三大传统家具之一的广式家具,以及工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的广东雕刻、麦秆贴画、广州彩瓷等,都是广东民间工艺的佼佼者和杰出代表。然而,民间工艺的陈列有自己的鲜明特点。对于民间工艺博物馆而言,重视工艺品之外的有关因素,处理好以下方面的问题至关重要。
    1、介绍和宣传民间艺人,结合艺人办展览。广东民间工艺的艺人,本身就是地域名片的化身。不同的艺人,其作品风格会各具特色,制作水准也会高下不平。这也是民间工艺博物馆观众与其他博物馆观众要求的不同之处。观众到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看到南越王墓里出土的越式大鼎,到广州博物馆看到广州元代计时用的铜壶滴漏,极少会关心展品的作者。但看到喜爱的民间工艺品时,却常常需要知道这是谁做出来的。如同喜欢某歌星才喜欢听某首歌一样,许多民间工艺的拥趸是冲着某艺人来看展览的。所以某艺人作品专展,或者同门类几个艺人作品合展,既推出艺人的作品,又介绍艺人的工艺特点,比单纯的某门类工艺品展更具吸引力。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举办过“广彩老艺人作品联展”、“广东雕塑名人作品展”、“陈少芳广绣作品展”等都非常受欢迎。尤其是“广州百年风情——万兆泉雕塑作品展”不仅受到广东观众的追捧,还受到其他省、市及境外观众的欢迎,该展多次应邀赴境外巡展,所到之处,反应都非常热烈。
    2、介绍产生发展演变情况,关注民间工艺发展前景。广州彩瓷从产生、发展、出境、回国、鼎盛到衰退;象牙雕刻从镂空牙球、微雕到因保护大象停产再转变为骨雕;佛山木版年画从你有、我有、全都有到无人问津几近断绝;广式家具从得来全不费工夫到踏破铁鞋无觅处……,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冲击,民间工艺的许多品类正渐渐变得衰弱。苏东海先生在与挪威生态博物馆学家约翰·杰斯特龙共同主持在贵州开发中国第一个生态博物馆的课题时指出:“固然生态文明在下个世纪将会取代工业文明成为社会主导的文明形态,但工业文明并不会消失,工业文明的精华仍会被新社会所继承,正如工业社会继承农业文明的精华一样。”我们也坚信,现代文明下传统民间工艺并非不能有容身之地,它们的精华必将长久留存。这种信心基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尤其基于博物馆呼吁、引导、启发人们去关心、珍惜、拯救民间工艺。
    3、展出生产工具,介绍作业流程。橱柜里仅摆一个象牙球,是无法满足观众的求知欲的。配合象牙球的陈列,还应该有生产工具、工序等。观众到我馆“广东象牙雕刻”展厅,看到象牙球及文字说明,会叹服于小小一个象牙球居然被镂出薄如蝉翼的43层,且层层都可转动自如,层层都雕有精美图案。然后,看到制作者由选材,即截取象牙中间的一截,打磨成球,接着在球体均匀挖出14个孔,再由每个孔往里挖层、雕刻,观众自然明白了象牙球的制作过程。如果仅止于此,观众仍会抱憾,因为他们没有了解到这鬼斧神工究竟借助于什么工具。当他们看到预料中的“先进工具”竟然就是铁锉、铁钻等再普通不过的东西时,一定会更加感叹于民间工艺的不可思议。在“广东陶瓷”展厅,我馆著名雕塑家万兆泉先生用他擅长的泥塑工艺,捏制出旧时陶瓷工人制胎、上色、煅烧、出窑等劳动过程,十分形象生动。配合陶瓷展的这些泥塑公仔,本身就是十分吸引人的民间工艺品。这些辅助陈列,为广东民间工艺的地域名片镶上了耀眼的金边。
    4、开办民间工艺作坊,提供观众动手机会。民间工艺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老百姓很愿意亲手尝试当一回“艺人”。开办工艺作坊,可以有效配合陈列,加深观众对民间工艺的了解,使观众通过动手而逐渐喜爱民间工艺。我馆自1999年起,专辟民间工艺小作坊,聘请广彩、剪纸、刺绣、编织等四类艺人长期在作坊现场表演并指导观众动手。观众制作后,花很低的成本费便可将自己制作的“工艺品”带回去或送给亲友。此举深受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欢迎,上级主管部门也明确指示要继续办好工艺作坊。此外,我馆还在馆内的经营场所为观众提供表演服务,如鼻烟壶画、篆刻等,虽不是专门的小作坊,但也可让观众自己动手。
    5、展示民间工艺高超技艺,展现劳动人民非凡智慧。旧社会,民间工艺为帝王将相、达官贵人所不齿,视为山农田民自娱自乐的雕虫小技,难登大雅之堂。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不是皇家藏珍室,而是全体劳动人民的博物馆。事实上,同宫廷工艺一样,民间工艺也具有相当高的工艺价值,不少民间工艺艺人与皇家工匠难分伯仲。民间工艺是中华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民间工艺品还屡次在国际大赛中获得金奖,为中华民族赢得了荣誉。其高超的技艺,无不显示出劳动人民的匠心与智慧。
    6、重在提高社会效益,大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公益性单位,博物馆只有重在提高社会效益,才能取得包括经济效益在内的大丰收。与其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相比,博物馆拥有利用文物发挥社会教育功能的特殊优势。“1994年爱国主义教育提纲颁布后,文博界运用文物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逐渐发挥了更现实的社会效益。”我馆于1994年10月被广州市委、市政府立为广州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精美的广东民间工艺吸引了每年数十万、近百万海内外观众。“博物馆成了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博物馆与旅游业结合,与学校教育结合,与科学普及运动结合,与经济建设相结合以及大力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大大扩大了博物馆的文化使命感。”广州、珠江三角洲甚至香港、澳门的中小学校都把我馆当作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地。我馆还与部队、社区、党政机关签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建协议,为部队官兵、公务员、社区退休老人、下岗工人等提供爱国主义教育服务。
   四、经常举办临时展览,积极派发地域名片,增强博物馆活力
   “临时展览则可以从多方面开拓陈列主题,扩大博物馆信息的传播量,使博物馆陈列呈现多样化的生动活泼局面。经常举办临时展览是博物馆业务活跃的表现,中国国家级博物馆和一些地方博物馆在基本陈列之外,经常举办各种临时展览,吸引了大量观众,提高了博物馆的参观率,有些十分成功的临时展览进一步增进了举办博物馆的知名度。”在我国,以地方民间工艺博物馆命名的博物馆只此一家,但与各地艺术类博物馆、民俗类博物馆、各工艺生产厂家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与上述各地有关博物馆、厂家联合办展览的过程,就是我们积极派发广东民间工艺地域名片的过程,也是广东民间工艺广泛吸取营养、不断创新求发展的过程。经常举办各类临时展览,为提高我馆的知名度,发挥广东民间工艺的地域名片效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惟有如此,民间工艺及民间工艺博物馆才能稳立于21世纪的潮头,长葆青春与活力。